*血壓要多少才算正常?

    血壓的正常值並沒有絕對的數值可供參考,而且隨著年齡的不同血壓也應有不同的標準。年齡越輕,血壓標準應愈低。目前成人血壓的標準值及高血壓的分級,都是一群學者根據已發表的文獻資料達成一種“共識”而訂定的。因此標準也會隨時間不同而改變。標準定的高低並不重要,但是有一種重要的趨勢就是標準血壓愈訂愈低,而且根據病患原有疾病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標準。

目前的認定標準如表一:

分類

收縮壓mmHg毫米汞柱

舒張壓mmHg毫米汞柱

適當

<120

<80

正常

<130

<85

高標準

130~139

85~89

高血壓

 

 

第一級

140~159

90~99

第二級

160~179

100~109

第三級

≧180

≧110

 


    如果收縮壓、舒張壓是不同分級時,歸入較嚴重的那一級。血壓是不是愈低愈好呢?理論上是減少心臟血管負擔,但若是血壓太低以至於會引起症狀,如頭暈、眼花、昏厥等,則會造成更大的死亡率。

    J 理論,
血壓越高死亡率越高,但是血壓低到一定程度以下則死亡率反而上升。

*高血壓的因素:

    由簡單的式子來看:血壓=血流量×血管阻力;顯而易見的,血流量大或血管阻力增大均會造成血壓上升。在血流量大方面,腎衰竭病患因體液過多,血流量大增,而致高血壓。其他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發燒、貧血等情形均會使心臟有較大的輸出量,而使血壓升高。此外原發性皮質醛酮過多的病患亦因體液較多,而血壓升高。

    至於血管阻力增加方面,單側腎血管阻塞造成腎素增加,導致血管昇壓素增加,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是最典型的例子。此外,嗜絡性細胞瘤均會引起類似的血管收縮、壓力上升情形。

    但是大部份高血壓病患並未有如此的明顯的原因,而是不明原因的本態性高血壓。但在所謂的本態性高血壓病患之中亦可約略分為這兩種因素(血流量大或血管收縮)引起的高血壓,只是更原本的原因就不一定很清楚了。各種高血壓原因所佔的比率可參考表二,很明顯的除了本態性高血壓以外,腎臟疾病(實質性病變、腎血管阻塞)是造成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


*腎臟在血壓控制上的角色:

    如上所言,血壓受到血流量及血管阻力的影響,而腎臟功能對於這兩個因素均有決定性的影響。
就血流量控制而言,心輸出量有五分之一均到了腎臟,目的是為了排除代謝廢物及控制體內水分及電解質。因此當腎臟衰竭時,除了尿毒素無法有效排出之外,體液控制亦會失調,而使更多的水分積在體內,血壓當然就上升了。另外,由食物所攝取的鹽分亦是由腎臟排出,當腎臟無法充分排泄鹽分時,會造成鹽分鬱積,連帶水分也會鬱積,而使血壓上升。另一方面,腎臟是分泌腎素的主要器官,腎素會活化血管升壓素,使動脈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壓也因此升高。如果腎臟血管受阻塞,如:粥狀硬化、先天性纖維肌肉增生,或受其他構造壓迫,則該側腎臟會分泌大量的腎素,使全身血壓上升。反過來說,當血壓降低時,如大量出血休克,最先被犧牲的內臟功能也是腎臟,因為馬上就有1/5的血量可以供應心臟、大腦等更重要的器官。

    由此可知,腎臟依著很精細的步驟來調整體液多寡及血管阻力,為了就是要將血壓控制在一個適當的範圍,使生理功能正常維持。所以除了本態性高血壓以外,腎性高血壓是佔繼發性高血壓最多的原因。

表二:各種高血壓病因所佔百分比

高血壓種類

百分比﹪

本態性高血壓

92~94

腎性高血壓

 

腎實質病變

2~3

腎血管阻塞

1~2

內分泌問題

 

原發性皮質醛酮亢進

0.3

庫欣氏症

<0.1

嗜絡性細胞瘤

<0.1

口服避孕藥

0.5~1

其他

0.2

 


*高血壓對腎臟的併發症

   
血壓的增高長期下來造成血管硬化,若和高血脂合併的話則血管硬化更快。久而久之,心臟、腦部、腎臟、網膜,乃至於肢端血管都會硬化,而有缺血情形,而造成這些器官的缺血性病變,功能逐漸衰退而喪失。在腎臟方面,缺血性腎病變是長期高血壓引起腎血管硬化、阻塞所造成的。而這種情形之下腎功能發生不可回復的損壞,終至尿毒的程度。若是急性的血壓上升,如惡性高血壓,血壓高達200/140以上併發視神經乳突水腫,則腎功能亦會急速惡化。此外,高血壓更會成為其他疾病造成腎病變的加速因子,如: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會使原本因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功能惡化更快,尿蛋白更多造成更厲害的水腫。同樣的情形亦會在慢性腎絲球腎炎病患發生,原本就因腎絲球腎炎而損害的腎功能,會因高血壓而加速肌酸酐廓清率的下降。

    不論何種原因造成腎臟功能損害,殘餘的腎元將會增加本身的工作量來補償已經損失的腎功能。在這補償的角色之中,這些殘餘腎元的血流量必須增加,血壓升高無疑地將對殘餘的腎元進一步傷害,而讓腎功能更加惡化。由此可知,“顧腰子”第一步就是要降血壓。

*高血壓與腎衰竭的惡性循環

   
血壓增加,腎絲球所受到的壓力升高,容易受到直接機械性的損害。另外高血壓引起的血管硬化,亦會使腎臟缺血而減少功能。當腎臟內有功能的腎元減少之後,功能完好的腎元會代償性地增大,來分擔原有的腎元功能。腎臟功能最主要的是過濾血液,但是腎功能不佳,使得血壓無法控制到正常範圍以內,以致於到殘餘腎元的血壓亦是升高的,而對腎元進一步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持續的高血壓對於僅存的腎功能不啻是一種雪上加霜的傷害。而腎功能愈差,血壓就愈不易控制,因此在這個惡性循環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壓。目標是在120/80以下只要沒有嚴重副作用,血壓愈低,對腎臟愈有保護作用,愈能減緩腎功能惡化。

*慢性腎衰竭的血壓控制

    腎衰竭之後,主要影響血壓的因素是體液過多的問題,因此控制血壓就要先控制體液。首要工作就是要
限制鹽分的攝取;鹽分滯留體內,會使水分也滯留體內造成高血壓。若是水分無法由腎臟好好控制的病患,則考慮使用利尿劑,尤其心臟功能亦不好的病患,更有雙重效果。但是使用利尿劑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不要造成脫水,如上所述休克、脫水時,第一個被犧牲也就是腎臟,反而加速腎功能惡化。另外,殘餘腎元的腎絲球血流量是增加的,會加速腎元損壞。為了打破這個宿命,血管升壓素轉化脢抑制劑是最被廣為推崇的一種降血壓藥物。因為轉化脢抑制劑可將腎絲球輸出動脈擴張而減低腎絲球灌注壓力,減緩腎元功能惡化的速度。但是如果腎功能很差,轉化脢抑制劑可能使腎絲球灌注量大幅減少,使腎功能急速衰竭尤其是如果和利尿劑併用的話,腎功能可能惡化的速度更快。一般建議肌酸酐大於3 mg/dl以上時就不要再使用轉化脢抑制劑。

*糖尿病腎病變的血壓控制

    糖尿病的患者除了血糖升高以外,血脂肪亦會升高,如果再加上高血壓,則各種糖尿病併發症,例如: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臟病變,就容易提早出現。而且罹患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的機會均會增加。病程十年以上的糖尿病病患,併發糖尿病腎病變的機會亦隨之增加。一開始糖尿病腎病變的病理表現是腎絲球增大,而整個腎臟亦是增大至較一般人為大。這時候測量到的肌酸酐廓清率均較常人為高,而血清中的肌酸酐也是在正常範圍內。這種現象是因為腎絲球血流灌注量增加所造成的,但是這種情形會造成腎絲球的損害,而使腎功能逐漸變差,肌酸酐廓清率亦逐漸減少。

    接下來就是出現微量蛋白尿,這在一般尿液檢查中並不容易測出,需要做精細的尿中白蛋白定量才可測出。
如果尿中白蛋白每天排出在30毫克以上,就是已經步入糖尿病腎病變的路途上了。這時好好的控制血糖及血壓,還有機會將腎功能維持住。但是尿蛋白如果一直增加到每天300毫克以上,則進入了一個不可恢復的階段,肌酸酐廓清率將以每個月1毫升/分鐘的速度逐漸降低。依此推算,進入這個時期之後,肌酸酐廓清率約在十年之後降到小於10毫升/分鐘的程度,也就是需要進行透析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控制血糖、血壓的目的以不在於回復腎功能,而在於讓腎功能不要加速惡化,也就是避免讓肌酸酐廓清率的下降速度超過1毫升/分鐘。此外,血糖、血壓的控制還有另外的目的是防止糖尿病其他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血脂肪異常、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等。

    由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整個糖尿病腎病變的病程是一種連續的變化,由腎絲球灌注量增加進而到微量蛋白尿、明顯蛋白尿,最後到達尿毒症。在這當中,
高血壓是扮演一種推手的角色,加速整個病程的變化。由初期來說,血壓越高使原本就增加的腎絲球灌注量更高,腎絲球的破壞速度也越快。到了微蛋白尿出現時,血壓越高,除了對腎絲球的破壞以外,尿蛋白也會增加。而尿蛋白本身也對腎小管也具有傷害,因此就對腎臟產生雙重打擊,腎臟的功能將會快速惡化,提早進入明顯蛋白尿的階段。至於已經出現明顯蛋白尿的病患,高血壓將使得這些蛋白尿增加,並且對腎絲球加速傷害,而使得肌酸酐廓清率下降速度超過每個月1毫升/分鐘,縮短了到達尿毒階段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無疑地,良好的血壓控制可減低腎臟的傷害。目標則是要控制在收縮壓130,舒張壓85以下,當然最適當的情況是要在120/80以下

    至於血壓控制的方法,首先就是要改變生活型態。第一件有效且簡單的工作是減重,除了對高血壓有幫忙以外,對血糖的控制也有很大的助益。再來是運動,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才是有氧運動,一星期至少要三次。飲食方面,鹽分的攝取則是在每天6克以下,這對有明顯蛋白尿造成水腫的病患也可以減輕水腫的程度。酒類飲用不可過量,不要超過每天三分之一瓶紅酒或是一瓶啤酒的量。威士忌則大約70毫升就超過了。抽煙則本身會引起血管阻塞,對於糖尿病患者則是相當不利的,所以應該要戒掉。

    藥物的治療,首選當然是血管增壓素轉化脢抑制劑,這種藥除了可以降低血壓以外還可以降低尿蛋白,而且不影響血糖及脂質代謝,對於糖尿病病患可說是一兼二顧。它的常見副作用是咳嗽,停藥就會停止。目前已經發展出新的血管升壓素的拮抗劑,較少有咳嗽的副作用,而其降血壓及減少尿蛋白的效果和前種藥物類似,亦是可以考慮的選擇。但在使用這兩類藥物時要特別注意腎功能的惡化。如果肌酸酐大於3時就要避免使用這類藥物。此外,鉀離子也要特別注意,因為糖尿病病患容易因為這類藥物而使鉀離子上升,有心律不整的危險。另外,利尿劑在水腫病患可用來減少體液滯留,同時也可以降血壓,亦是糖尿病患可以選擇的降血壓藥物。

   
好好控制血壓,糖尿病病患可以維持良好的腎功能,而且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避免淪落至必須透析的結果。

*尿毒病患的血壓控制
(略)


*透析患者的血壓應該要如何控制才會適當呢?
(略)

*結論

    高血壓和腎臟病是一種惡性循環,如何打破這一循環就只有
把血壓降下來,少吃鹽、少吃油、少吃肉都是降壓保腎的主要食療。戒菸、少喝酒、多運動則是必須身體力行的生活方式,接下來則是要用藥物好好控制血壓。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任何症狀,所以輕忽了高血壓的危險性。血壓除非很高,例如惡性高血壓超過200/140以上,才會頭有頭痛、頭暈的不舒服症狀,否則它是一個慢性殺手,悄悄地硬化血管,侵蝕各器官功能,所以不能掉以輕心。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調整,還有藥物控制,絕對是腎臟功能不佳的患者維持適當血壓保護腎臟的好方法。

以上文章出處:http://w3.tpsh.tp.edu.tw/organization/osa/osa05oldnew/health/61.htm

 

*我的腎臟在哪裡?


腎臟是血液淨化器官,一般人有兩顆長得像蠶豆一樣的腎臟,每一個約有拳頭般大,位於後腰部的肋骨緣下面,由顯微鏡下面看,每個腎臟由100萬個腎元組成,而每個腎元依序由腎絲球、近曲小管、亨利氏管及遠曲小管連結起來。集尿管則連結所有的遠曲小管開口,將尿液收集到輸尿管而進入膀胱。
 

kidney.gif



*腎臟替我們做哪些工作?


食物中的蛋白質與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會進入血液中,由腎臟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物與過多的液體。腎臟每天過濾液體約160-190公升,其中大部分皆回收體內,僅約1-2公升離開身體形成尿液;除了過濾血中毒素,腎臟還執行下列重要工作:

1.釋放荷爾蒙(如腎素)幫忙調節血壓
2.調節電解質(如鈉、鉀、鈣等)平衡
3.釋放紅血球生成素(EPO)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
4.合成活性維他命D幫忙維持骨骼鈣質和身體正常的化學平衡

*為什麼我的腎功能變差沒有感覺?


腎臟有很強的儲備能力,即使腎功能降到只剩50%,除了幾種明顯的腎臟病外,多半缺乏明顯的臨床症狀。當腎功能降到20%以下,健康可能會出現嚴重問題。當降到10-15%以下時,如果沒有洗腎或換腎通常都活不久。

 

*誰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引起腎衰竭導致洗腎的主要原因是腎絲球腎炎,其次是糖尿病。

糖尿病:抑制身體使用葡萄糖,假如葡萄糖待在血中不分解,他的作用也像毒素般。當未使用的葡萄糖傷害到腎元時叫糖尿病腎病變。

高血壓:傷害腎臟中小血管。受傷的血管就不能從血中過濾毒素。

腎絲球腎炎:損害腎元之過濾單位。許多病例的原因未明,但一些病例可能是有遺傳性,其他有一些可能由感染,發炎所誘發。

長期使用未經醫師處方的一些止痛藥,抗生素,利尿劑或減肥藥,甚至一些草藥或偏方都可能傷害到腎臟。

腎結石和遺傳性疾病:如多囊腎,隱性遺傳多囊腎可能在子宮內就已產生,而成人型多囊腎有可能到成人時才會被偵測到。
 

health.jpg

本圖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慢性腎臟病防治手冊
 

*腎臟病常見的檢查有哪些?

最常檢驗的腎功能項目是
 

血液尿素氮(BUN):蛋白質代謝廢物會以尿素氮型式回到血液中,經由腎臟過濾後和小便一起排出體外。腎功能差,其值會升高,正常血液每100cc中含7-20毫克的尿素。假如BUN超過20mg/dl表示腎臟功能可能欠佳。但是當身體脫水或心臟衰竭時BUN也會上升。

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是正常肌肉活動分解而來。正常腎臟會將它從血液中過濾和尿液一起排出體外。當腎臟功能變差,creatinine也會升高。其正常值每100cc血液中約0.6-1.2毫克,但每個醫院的正常值可能稍有差異,且與個人肌肉質量有關,所以男性正常值會略高於女性。

可收集24小時尿液來測肌酸酐廓清率,男性正常為每分鐘97-137cc,女性為88-128cc

 

 

*慢性腎臟病的定義和分期

 

腎臟損傷(結構上或功能上的異常)超過3個月以上,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稱為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的病程進展分為五個階段,身體的不適會隨這五個階段漸漸出現。

stage.jpg



*慢性腎臟病各期的症狀和照護重點

 

 1階段

症狀:

腎功能約剩下60%以上,腎臟正常部份代替受損部份,在這個階段會因没有明顯症狀而忽略追踨與治療,排尿型態可能出現夜尿、多尿、血尿、蛋白尿。


照護重點:

腎衰竭可由抽血和尿液檢查而發現。腎臟有很強的儲備能力,腎病早期可能靜悄悄地,所以驗血和尿液應列為常規檢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預防慢性腎病惡化是有幫助的。有腎臟病應定期在腎臟專科醫師門診追蹤。假如在腎病初期經由以下幾點你可能挽救你的殘餘腎功能達許多年。
 

l  控制血糖
飯前115-125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HbA1C)在6.5-7.0%,嚴格控制血糖可延緩或避免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
 

l  控制血壓
收縮壓於120-130、舒張壓於70-80 mmHg,當糖尿病伴隨高血壓,有些藥像ACEI和ARBs(血管收縮素Ⅱ接受器阻斷劑)這類的藥除了降壓外,對保護腎功能方面也有幫忙。
 

l  維持血中正常膽固醇
依心血管危險因子和冠心症的不同,理想目標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30 mg/dL;三酸甘油脂控制在150mg/dL以下,配合飲食改變或醫師開立的降血脂藥物控制。
 

l  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減重和規律運動,通常對高血壓的控制甚至避免都有幫助,適量喝水,不抽菸等可保護腎臟健康。
 

l  預防感染
注意個人身體、手部之清潔衛生,戴口罩出入公共場合,避免接觸有感染的病人。預防泌尿道感染,要適當的飲水,避免憋尿等。
 

l  避免傷害腎臟的藥物
了解並確實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偏方藥物具腎毒性或長期服用消炎或止痛藥也很危險,先諮詢腎臟專科醫師。
 


第 3階段

症狀:

腎功能約剩下15至59%,當腎臟由於疾病或受傷而不再維持足夠功能時,廢物和過多的液體會在血液中堆積。可能會有泡、水、高、貧、倦


5 stages.jpg



照護重點:
 

l  治療貧血
慢性腎病患者最適合的血色素(Hb)11-12g/dL,血比容(Ht)33-36%。應注意:飲食營養、有無缺鐵性貧血、腸胃道出血、溶血性疾病,或骨髓疾病造成造血問題。

另可由醫師處方注射人工合成紅血球生成素與鐵劑來改善,不可自行服用補鐵製品,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l  使用低蛋白飲食
在腎功能逐漸退化時,代謝廢物就容易堆積在體內。選擇您所吃進食物的量與種類,是必要的。請找您的醫師、腎臟病衛教師、營養師討論飲食控制。
 

l  腎骨病變的預防
限制含高磷食物攝取、飯中服用磷結合劑降低磷質的吸收並補充鈣質(補充鈣片須由醫師處方給予正確劑量)
 

l  預防水腫、水分蓄積
應避免喝過多的湯汁及鹽份、味精的攝取,醫師會酌量使用利尿劑,以降低水份蓄積。
 

l  自我心理調適
接受患病的事實
腎功能受損是無法再復原,此時不應該服用不當的藥物及聽信謠言與偏方,以免增加自己的腎臟受傷害。

減輕恐懼與焦慮的負面情緒
尋求親友支持並參與疾病治療過程,加入病友團體,分享醫療照護經驗與心路歷程。

學習自我照顧知識
與醫師或醫療團隊討論,未來末期腎臟替代療法,例如:透析方式選擇或腎移植。



第 階段

症狀:
也就是末期腎臟病,腎臟功能剩下15%以下,無法代謝體內廢物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的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搔癢、心律不整、心肺積水、因為代謝性酸中毒導致呼吸加快、呼吸喘、意識障礙、因為無法製造足夠的紅血球生成素導致貧血,顯的臉色不佳,疲倦等症狀,當無法用藥物緩解,或是血中肌酸酐在8-10毫克/每公升,尿素氮在80至100毫克/每公升等情形時,建議開始接受透析治療。

照護重點:

l  改善貧血與心衰竭
配合醫師治療與注射人工合成紅血球生成素,必要時需輸血,以改善貧血及減輕心衰竭。
 

l  減輕心肺積水、呼吸喘
依醫囑使用利尿劑來減輕心肺積水、呼吸喘,如水分仍無法有效排出時,需藉由透析方式移除身體蓄積的水分。
 

l  改善食慾不振及噁心
食慾不振可由藥物治療,伴隨電解質不平衡所出現的噁心、嘔吐需藉由透析治療改善。
 

l  預防高血鉀症
血中血鉀過高,會引發心律不整,危及生命,故應配合飲食與藥物治療。
 

l  透析的選擇及準備
先做好透析的選擇與準備,如:血液透析的動靜脈瘻管建立與做好腹膜透析、腎臟移植得準備與安排,如此可避免緊急透析時插管的痛苦與傷害。

 

*慢性腎臟病日常照護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及高尿酸血症等慢性腎臟疾病皆可能引起腎臟功能損害,有這些慢性疾病的人一定要積極治療,按時服藥,並且做好有效的飲食控制,如此才可以減緩腎臟功能變壞的速度。

 

  持續門診追蹤與治療

     定期門診追蹤可監測腎功能,及時介入適當的治療,並與醫護人員討論治療措施及自我保健方法,避免自動停藥或加藥,勿信偏方草藥、及不實廣告成藥、不使用未經醫師處方之止痛藥。
 

 控制血壓在理想範圍

有蛋白尿血壓應維持125/75毫米汞柱以下;無蛋白尿血壓應維持130/80毫米汞柱以下是治療的目標。

 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酗酒、不抽菸、不熬夜、另需配合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若有抽菸,可以和醫師討論如何戒菸,必要時可至各大醫院戒菸門診做諮詢,擬定戒菸計畫及追蹤。

 確實遵循醫囑之藥物控制

血壓高低起伏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切勿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停藥,若有用藥問題可記錄自己最近血壓變化,並與醫師討論。

 飲食控制
避免食用醃製、燻製的食品
醃製蔬菜(榨菜、酸菜、泡菜、梅干菜、雪裡紅)、火腿、香腸、燻雞、魚肉鬆、魚乾、皮蛋、鹹蛋、過鹹滷味。

少食其他加工食品
麵線、雞絲麵、速食麵、蘇打餅乾、蜜餞。

少食罐頭與調味醬
醬瓜、肉醬、豆腐乳、沙茶醬、豆瓣醬、蕃茄醬。避免長期高鹽攝取造成腎臟負擔,盡量選用新鮮食材搭配香料如:蔥、薑、蒜,增加食物的風味。

 維持理想體重

    過重的體重易引起血壓、血脂、血醣異常等慢性病,也是造成腎臟病變的隱形殺手。因此適度的減重及規律的運動對慢性腎臟病的控制有益,並可有效延緩腎臟受損。

理想體重(公斤)=22×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若體重超過理想值的10%時,應慢慢減重。

 

  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

    腎臟是由數百萬細微的血管系統所組成,所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腎臟的功能也會損害。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會逐漸硬化,尤其末稍微血管。據統計有近40%的透析病人是來自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糖化血色素(HbA1C)在小於7%。飯前血糖控制在小於100mg∕dl,飯後血糖控制在小於140 mg∕dl。血糖控制可由運動、飲食、藥物(口服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方面來著手,及與醫師、護理師及營養師做諮詢。

   

  控制及預防高血脂

     合併血脂異常的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小於200 mg∕dl,三酸甘油脂小於150 mg∕dl,好的膽固醇HDL:男性大於55 mg∕dl,女性大於60 mg∕dl。以飲食及運動方式控制血脂肪,飲食原則為少油、少甜食、少肥肉、少內臟及卵黃類、高纖維,及用植物性蛋白質取代部分動物性肉類。必要時須配合醫師處方併服降血脂藥,不可任意停藥。

  預防感染

泌尿道及呼吸道感染會影響腎臟功能。

1. 泌尿道感染的預防:如廁時,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勿憋尿、洗澡採淋浴方式等。

2. 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注意氣候變化,必要時多添加衣服,流行性感冒季節盡量不出入公共場所,若需出入公共場所記得配戴口罩。與醫師討論適當時機接種流感疫苗,以減少感冒次數。
 

  飲食控制

諮詢營養師以設計飲食控制計畫,並積極配合飲食控制,以延緩腎功能惡化。
 

  避免傷害腎臟的藥物

有些偏方藥物具腎毒性,或長期服用消炎或止痛藥也很危險,應先諮詢腎臟專科醫師。
 

  家人支持與維持積極人生觀

家庭支持與親情的關懷,是患者對抗疾病最大的助力及後盾。

總結保護腎臟之不二法門為:四不(不抽菸、不用偏方及草藥、不用非處方藥、不憋尿),一沒有(沒有鮪魚肚),三控(控制血壓、控制尿蛋白、控制血糖),三避(避免感冒、避免過度疲勞、避免傷害腎臟的藥物與檢查)。      

 

*慢性腎病的運動計畫

(一)運動對慢性腎功能不全病患的好處

1.改善身體功能,心情較愉快。
2.幫助血壓、血糖的控制。
3.強化骨骼,增加肌肉力量。

4.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5.改善睡眠品質。
6.維持適當體重。


(二)運動基本原則

1.漸進負荷原則
開始運動時,強度或速度―定要輕且慢,以後再慢慢增加到理想的體能,切忌開始即從事太激烈的運動。
2.持續不斷原則
運動效果是長期反覆實行而產生的,若要增進心肺耐力,就需要不斷規律的運動。
3.
運動強度適中為原則
運動時可以和別人聊天,則代表運動強度適中。如果運動到無法(或有困難)和別人談話,則表示運動太激烈了,應放慢速度。


(三)運動須知

【運動前】

1、要了解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運動,不要勉強做過份劇烈的運動
2、避免空腹做運動,以免體力不支;也不可吃得太飽,導致消化不良。
3、穿著舒適、吸汗通風的棉質運動服和襪子

4、穿著尺碼合適、止滑、鞋面柔軟輕盈的運動鞋,減少意外的發生
5、注意天氣的轉變,大風· 大雨或太冷、太熱時應避免戶外活動,以免著涼或中暑。
6、運動前應做充份的暖身運動,可減低受傷的機會。

7、慢性病患者,開始運動計劃前,應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8、若有發燒、胸口絞痛、身體劇痛、眩暈、噁心、嘔吐、血壓不穩定、糖尿病控制不佳等情況,就不要勉強做運動。

 

【運動中】
1、做運動時,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
2、從事30分鐘以上的運動,要適量補充水分,且要有適當的休息
3、運動時,如有頭暈、感到喘、感到明顯的心跳加快、冒冷汗、臉色蒼白、噁心、胸悶、胸痛、疲倦無力等情況,應立即停止並休息,需要時應及早求診。
4、可與家人或朋友一起運動,結伴同行,既增加樂趣,又可互相鼓勵和照顧。

 

【運動後】
1、如果感到口渴,要適量補充水份。
2、運動後,應做緩和的伸展運動,以舒緩緊張的肌肉,使身體逐漸回復靜止的狀態。

 

(四)運動持續時間
開始時做20分鐘,之後慢慢增加每次運動時問,至少須持續30分鐘,不宜超過60分鐘。

 

(五)運動頻率
開始時每週至少三天,間隔不要超過兩天,之後最好天天實施,持之以恆。

 

*末期腎病,有哪些腎臟替代療法可以選擇?

(

 

*心理調適

如何在腎功能衰退,身體不適的同時盡可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呢?以下是一些對您及家人的建議:
 

(一)與醫療人員建立良好的關係,得到適合您的治療

到醫院接受醫療,對於醫療團隊的服務要有一定的信任,不要因為一時病況沒有改善,就擅自停止用藥,或是聽信別人的建議改用其他藥物;另外飲食控制會因每一個人的檢驗值不同,需要不同的飲食調配,主動詢問醫療人員並做充分配合,是自我保養的重要關鍵。
 

(二)盡量維持正常的工作、社交、家庭生活

生病雖然會有疲倦無力感,但不要就此不出門。作息正常、不抽煙、不喝酒,向朋友說明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朋友的瞭解之後,這些人就是您的最好的同伴。
 

(三)建立自己的抗壓方式
每一個人對壓力的承受度不一樣,在天下雜誌第293 期

“減壓口訣”中簡單易懂的概念可供大家參考:

1.說:向自己信任的人談你的心情,不管是親朋好友或是專家都好。

2.唱:唱歌上卡拉OK、在山上、在海邊、在洗澡的時候都可以唱歌抒發鬱悶的心情。

3.做:一週要做幾次出汗性的運動。

4.寫:許多人在壓力之下會覺得滿腦子煩惱,很多情緒卡在一起,透過書寫可以釐清、整理出一些條理來。
 

(四)"生活在當下"的信念
生命是每一個”現在”累積而成的;在每一個時刻以感恩的心,面對每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對陪你的家人、對醫師、護士說聲謝謝,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環境,為照顧好身體而努力。


以上文章出處:http://www.mmh.org.tw/taitam/ckd/CKD_nursing.htm


高血壓與腎臟病的關係究竟有多密切呢?
至少我們可以由幾個層面來認識血壓與腎臟的關係:

一、血壓高會傷腎
    血壓高的時候,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增加。我們的腎臟是很精緻的構造,無法承受過高的血流壓力,加上腎臟每天要處理大量的血流,因此對血壓的變化十分敏感。血壓不足時腎臟會缺氧壞死,然而血壓過高也會對腎臟造成很大的傷害,會讓蛋白尿增加,讓腎臟的小血管收縮、硬化,進而造成腎功能損傷。這樣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因此要保養腎臟,第一步便是要控制好血壓,減少腎臟的壓力。

二、腎不好血壓會高
    腎功能不好,身體無法正常的調節鹽分跟水分,排不出去的鹽分及水分滯留在血管內,會造成血管壓力增加。另外,腎臟損壞時,身體內調節血壓的賀爾蒙也會失調,使血管緊張,增加血管張力,血壓也會飆高。事實上,很多慢性腎病的惡化就是以高血壓來表現。我們不可能每天抽血監測腎臟功能,但是可以做到每天量血壓,一旦發現血壓異常升高,難以控制,一定要記到醫院來檢查看看是否腎臟功能出了問題。

三、有些疾病會同時影響高血壓及腎臟病
    由於腎臟是充滿血管的構造,有些疾病會造成大小血管的病變,也可能同時造成高血壓與腎臟病。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患者,久了常常伴隨有高血壓及腎病變。一旦兩者同時出現,又會互相影響彼此的病程。所以糖尿病患者常覺得自己一身病,吃了ㄧ大堆藥,不知道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是同一個源頭造成的各式各樣的後遺症。另外像是腎動脈狹窄的患者,由於供應腎臟血流的血管阻塞,缺氧的腎臟促使許多壓力賀爾蒙大量釋出,進而讓血壓跟著衝高;如果能夠將血管打通,不僅腎臟得救,血壓也較好控制。

四、高血壓跟腎臟病都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的患者,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高,其實腎臟病患者跟高血壓患者一樣,都是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腎臟不好會影響許多代謝毒素的清除、造成貧血、血管鈣化、脂質代謝異常及營養不良等等併發症,進而使血管容易硬化及栓塞,因此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不亞於高血壓的患者。所以腎病病友應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在飲食、運動與藥物各方面都要做相關的配合,若有相關症狀,要特別警惕,及時就醫診治。

五、有些降血壓的藥會影響腎功能
    很多病人擔心降血壓的藥物吃多了傷腎,這樣的憂慮並非完全不合理。確實有些降血壓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跟腎臟息息相關。有些藥物有降低蛋白尿的效果,可以保護腎臟,但也會降低腎臟過濾毒素的能力,影響腎毒素的排出,就像一把兩刃刀,必須在有經驗的醫師專業處方與小心監測下使用,才能安全有效。另外像是利尿劑,也是很有效的降壓藥,還可以減緩水腫,但它也會影響腎臟調節電解質及水分的功能,甚至增加腎臟的負擔,使用時一定要仔細衡量利弊。

    我們的身體是如此巧妙,每個部分都必須密切配合,互相調控,身體才能運作良好。血壓與腎臟的關係只是其中一個生動的例子。高血壓與腎臟病互為因果,可能同時是其他疾病的後果,或者一起造成我們身體其他器官的傷害。在高血壓與腎臟病的防治過程中,兩者更是互相牽扯。如果沒有兩者都控制,會造成惡性循環,傷腎又傷心。我們建議,即使沒有症狀,高血壓的患者也要定期監測腎臟功能,腎病變的患者更要積極控制血壓,小心監測降壓藥物的副作用,同時治療疾病的病根及預防後續的併發症,才能保腎又顧心


以上文章出處:https://www.femh.org.tw/epaperadmin/viewarticle.aspx?ID=2347 


在同時合併有高血壓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血壓究竟要控制到什麼程度才是最合適的呢?

    最近有一篇研究統計了許多有關於同時合併慢性腎病與高血壓的患者所作的論文,若把這些病人分組有糖尿病和沒有糖尿病的兩組,結果發現:
1. 在有糖尿病的那一組,若把血壓的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可以有效地減緩腎臟病的惡化,只可惜在目前這一個發現的證據等級還相當薄弱;
2. 在那些沒有糖尿病的患者身上,把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之下,則可以減緩其中那些合併有蛋白尿的患者腎臟病的惡化速度,而且似乎是把血壓降越低越好。

    這一篇發表在四月的美國腎臟科醫學會期刊中的文章,一組有使用降血壓藥物-利尿劑組合藥物(perindopril / indapamide),另一組則是使用等效降血壓藥的對照組。結果發現有使用降血壓藥物-利尿劑組合藥物的那一組,長期追蹤的腎小球過瀘率其實並無太大差別;相似的情況也發現在血清肌酸酐的加倍時間以及進展到末期腎病變的時間,在這兩組之間並無明顯差距。

    然而,在有接受降血壓藥物-利尿劑組合藥物的病人出現新產生的蛋白尿的機率比較低,同時也有比較高的機會可以恢復到無蛋白尿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降血壓藥物-利尿劑組合藥物這一組在改善蛋白尿的好處並不會因其本身原來血壓值的基礎值的高低有所區別。

    結論是,病人的高血壓改善得越好,其蛋白尿以及腎病變的惡化都可獲得改善,不過並沒有找到血壓需降到多少才是合適的。

    此外,這一個研究也發現了perindopril/indapamide這一個降血壓藥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改善腎臟功能;這一個也和之前以ACEI和ARB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研究得到相似的結果。然而,這一個研究卻沒有辦法找出一個理想目標的血壓值。


以上文章出處:http://www.cch.org.tw/nephro/knowledge/detail.aspx?oid=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ch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